近年来,黟县西递镇紧扣新时代党员教育新任务新要求,从突出本土性、体现关怀性、聚焦实用性,三点发力,促进党员教育入脑入心、精准覆盖、学用转化,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突出“本土性”,促进党员教育入脑入心。用好“本土课堂”,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主修课、必修课,依托西递镇党委党校、西递课堂、党员冬训春训培训班,邀请党校老师、先进人物、乡村推介官等理论专家、业务骨干聚焦党性教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领域开展专业解读6场次。转化“本土资源”,将“谦让和合、豁达通融”的徽文化精髓融入党员教育培训中,深挖和活用西递村“作退一步想”基层治理工作室、石印珠坑文叙堂红色教育基地等学习阵地,让党员在文化浸润中锤炼党性修养。今年以来,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现场教学4次。打造“本土路线”。充分发挥西递全域研学旅游、青梅三产融合和潭口康养旅居产业资源,打造党组织联建共建参观路线,建立“递”送美好党员志愿服务队伍,招募党员讲解员,让党员在实操中提升本领,增长情怀,服务发展。
体现“关怀性”,推进党员教育精准覆盖。针对不同党员群体需求,构建分层分类教育网络。建立“一人一档”关爱机制,对10名年老体弱的党员实行“N+1”联系包保,升级“送学上门”内涵,送学习礼包、送精神陪伴、送关怀服务。优化流动党员服务管理,摸清底数,全方位掌握信息,安排专人负责、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账,实行结对联系机制,依托“学习强国”“安徽党员大课堂”等平台定期推送学习内容,定向推送家乡发展动态、在外创业政策等优质信息500余条。针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建立“镇村组”三级联系服务机制,以“三三制”工作法、“五抓五促”为抓手,制定《西递镇网格化大走访方案》,深入到民宿客栈、快递站点、电商直播间等 10多个新业态就业点,面对面进行授课,心连心开展交流,收集意见建议20余条,实现党员教育“全覆盖、有温度、见实效”。
聚焦“实用性”,深化党员教育学用转化。坚持“学以致用”导向,打造“培训+实践”闭环体系。深入开展党员“亮身份、践承诺、树形象”活动,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结合“五个一”行动方案,制定为民办事10项清单。今年以来,组织党员开展环境整治、防汛防火等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用好体悟实训、党校轮训、现场考察等多元培训方式,组织村书记、村“两委”成员、村后备干部赴上海、浙江等地开展体悟实训,常态化开展“村书记擂台比武”工程,聚焦“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文旅融合”进行深度学习交流。紧盯农村党员需求,特邀本地“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人才,通过“经验分享+现场教学”模式,对青梅种植、桑蚕养护、腊八豆腐销售、山泉水生产等特色产业进行 “手把手”跟踪指导。截至目前,全镇青梅种植面积突破1200亩;石印腊八豆腐成功登机安徽民航航班,年销20万单;潭口山泉水项目实现批量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