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山市黄山区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优势,围绕烈士纪念设施等重点,坚持保护优先、传承为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整合资源,不断提高管护水平,促进红色阵地教育作用发挥。
全面摸排梳理。深入收集,运用查阅党史资料、探访烈士后代、走访老区群众等方式收集红色党史素材及相关物件,三年来红色故事拾遗小分队走访老区党员群众1700余人次、采编故事素材近200条,出版《碧血丹心沃太平——黄山烈士名录》一书。开展“烈士寻亲”活动,借助媒体平台大力宣传革命先烈事迹,“皖湘携手为烈士寻亲”被人民日报、央视等主流媒体报道。持续推进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应迁尽迁、集中管护”,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结合亲属及群众意见就近迁葬、就地修整零散烈士墓19座,全区烈士墓集中管理率达96.25%、整修率达100%。
联动汇聚合力。整合组织、宣传、农业、文旅、民政、退役军人事务管理等职能部门合力,精心绘制《黄山区红色教育路线手绘图》,将红色教育基地、革命遗址遗迹、红色村庄等串联整合推出“红色路线”10条。在传统的参观展陈、重温誓词等活动基础上,拓展重走古道、板凳研讨等沉浸式学教板块,完善教育功能。持续加大支持保障力度,综合和美乡村建设、红色村庄建设、文化保护以及烈士纪念设施维修专项资金等,整体提升黄山烈士陵园、《黄山报》旧址等红色阵地软硬件设施,目前全区22处105个烈士纪念设施均已实现数据化管理。
规范日常管护。健全红色阵地场馆管护制度,定期进行全面调研评估,划拨专项管护资金用于日常维护管理和展陈更新。举办红领巾英烈讲解员评选、乡村推介官大赛等活动,吸纳本地英烈亲属、老党员、村组干部以及青年志愿者等60余名,持续壮大管理员、讲解员队伍。依托退役军人“红耀江淮”志愿服务队组建常态化巡查队伍,定期“描红出新”,为重大烈士纪念活动等提供保障,确保烈士纪念设施及周边干净整洁、庄严肃穆,为社会公众提供良好祭扫环境。
推动红色传承。深入一线进行电教片、微党课等摄制,制作《樵山保卫战》《烽火黄山报》《叶碧贞》等作品11部,依托先锋网、“黄山区组工”微信号等定期展播,通过可视、可听的生动形式提升红色资源传播力和吸引力。将革命先烈事迹作为学习身边榜样活动重要部分,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开展红色主题宣讲,持续营造“尊崇英雄、学习榜样”氛围,据统计,三年来各地组织党员群众赴红色场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累计达9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