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山市徽州区紧扣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核心要义,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特色,通过盘活阵地资源、育强师资队伍、打造精品课程,推动党员教育从“单向灌输”向“情感共鸣”转变,切实增强党员教育感染力、吸引力与实效性。
盘活本土阵地资源,构筑党员教育“立体课堂”。织密微站点网络。以“全域覆盖、特色鲜明”为目标,实施百家微站点联建计划,分批次将条件成熟的村(社区)、小区(网格)党群服务中心(站),家庭农场,“小哥驿站”、“司机之家”及产业链党建工作站等纳入党员教育“百家微站点”,构建一刻钟党员教育圈,让党员在家门口便捷参与组织生活。串联“兴乡路线”。围绕和美乡村建设成果,精心设计“踏‘青绿’沃野,印红心兴乡”现场教学线路2条,串联现实版绿野仙踪西溪南村、徽茶历史文化展示、康养旅居示范项目等点位,将原生态乡村风光与活态文化转化为教育资源,让党员在体验中增强代入感。打造主题场景。深挖地方历史文化、红色资源,精心打造廉政文化基地、红色历史纪念馆、乡村记忆展馆等10个特色主题站点,通过打造沉浸式、场景化教育空间,让党员在触摸历史、感悟文化中强化身份认同与使命担当。
育强本土师资队伍,激发党员教育“源头活水”。组建“徽州榜样团”。聚焦“本土人讲本土事”,建立乡土人才师资库,通过基层党委(工委)推荐,纪检、公安等部门联审的方式,吸纳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基层治理先进典型等组成“徽州榜样团”,充实师资库。搭建梯队培养模式。制定榜样团讲师培育方案,根据讲师经验专长,划分基层党组织书记、“五老”代表、新兴领域代表等5大类别,以老带青组团,构建梯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体系,营造“人人能讲党课、人人讲好党课”的浓厚氛围。构建讲师评价体系。以“团组意见+学员反馈+组织评定”的三维模式对讲师进行年度评价,关注教学效果的同时,更侧重提出改进建议,帮助讲师优化授课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打造本土精品课程,丰富党员教育“精神食粮”。开发多元党课形式。打破传统“课堂讲授”培训模式,开展“行走中的党课”系列活动,让党员在重走红军路中聆听徽州革命故事,感悟先辈精神。融合艺术载体。将传统课程融入光影教学、舞台艺术,以红色故事为生动素材,摄制《红星照耀新徽州》《打不死的刘奎》《东进序曲》等红色教育专题片;以革命烈士程振翠的英勇事迹为原型,编导舞台剧《信仰之花》,让红色基因融入党员血脉。创新互动课堂。围绕徽州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赋能等本土重点课题,组织党员开展研讨交流、经验分享与技能比拼,通过思想碰撞拓展党员思路、激发党员干劲。今年以来,依托各类党员教育培训班,举办乡村发展推介会、青年干部“思享荟”沙龙活动15场次,让党员教育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践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