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祁门县将“精品课程”打造作为提升党员教育质效的核心抓手,深入实施“党员教育精品课”深耕计划,在内容建设、形式创新与实效转化上精准发力,推动党员教育入脑入心、落地见效。
“菜单式”课程供给,让党员教育“对味解渴”。强化“理论餐”。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课、主课,组建由党校教师、领导干部、政策专家等构成的宣讲团队,通过“理论+案例”“原文+解读”等方式,将宏大理论转化为基层党员听得懂、能领会的“地方话”“家常话”,推动政治教育入脑入心。丰富“技能餐”。围绕县域中心工作及党员履职需求,邀请业务骨干、先进典型、乡土人才等授课,开发涵盖矛盾纠纷调解、农产品电商运营、茶园绿色防控等实用“微课程”,实现按需施教。今年以来,已针对农村、机关、社区等不同党员群体开展专题培训7场。搭配“特色餐”。建立党员能力需求与短板“两张清单”,针对不同领域、层级党员特点,推出“小班制”“订单式”培训,近年来打造“新任党组织书记履职第一课”“青年党员理想信念强化班”等特色课程,实现精准赋能。
“多元式”课堂载体,让党员教育“生动鲜活”。做实“情境课堂”。依托本地红色资源和发展亮点,精心打造5条“行走的党课”教学线路,将课堂搬到红色旧址、乡村振兴示范点、重点项目一线,通过“情景模拟+现场讲解+互动研讨”模式,让党员在身临其境中感悟初心、强化担当。做优“云端课堂”。针对农村党员、流动党员学习难集中、时间碎片化等问题,用好“祁门先锋”等线上平台,开设“学习进行时”“党务加油站”“随堂测一测”等栏目,常态化推送理论政策、榜样事迹等内容,确保党员教育全天候、不断线。做活“互动课堂”。积极推广案例教学、角色模拟等互动式教学,设置“基层治理模拟调解”“应急救援实战演练” 等互动环节,让党员在角色扮演中掌握工作方法;开设“支书论坛”“青年思享会”等平台,鼓励党员围绕热点难点问题交流思想,变“单向灌输”为“多向互动”。
“闭环式”管理机制,让党员教育“落地生根”。强化培训质效。建立培训效果跟踪回访制度,通过问卷、座谈、实地走访等形式,定期对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评估,持续优化培训体系。搭建实践平台。坚持将作用发挥作为党员教育的落脚点,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在职党员进社区”“党员承诺践诺”等活动,组织在职党员常态化参与社区“双服务双报到”,积极投身“微协商”、办理“微实事”、点亮“微心愿”,有效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助力发展的实际成效。健全考评机制。将党员参学情况、志愿服务等纳入民主评议、评先评优及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对学习滞后、作用发挥不足的党员,由党组织及时谈心谈话、督促整改。
(安徽先锋网祁门分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