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岁序,华章日新。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黄山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接续奋斗、砥砺前行,高水平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步伐走得很坚实、很有力量、很见神采、很显底气。
生态保护:
点绿成金,守护绿水青山
太平湖南岸岸线贯通工程是黄山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做到还岸于民、还绿于民的生动实践。该工程西起渔人码头,东至曹家庄,全长约15.4公里,是一条集休闲、健身、观光于一体的花园式滨湖健康步道。
抬头见蓝天,低头见碧水,举目远山连连……2025年伊始,太平湖岸线游步道正式开放,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观湖赏景、拍照打卡。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毫无遮挡地呈现眼前,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让生态环境保护更好地造福于民,让百姓多一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浦溪河,黄山区的母亲河,曾经汛期容易泛滥,两岸村民时常受灾。为全面治理浦溪河,改善生态环境,黄山区结合浦溪河综合治理工程,实施生态岸线建设、滨河湿地建设、生态廊道建设等生态治理工程。
如今的浦溪河,河床变宽了,河道不堵了,环境变美了,防洪能力大大提升,已华丽转身为网红打卡地。浦溪河畔十字畈村村民说,浦溪河治理后,夏季不管雨多大,家里都不进水,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幸福感、安全感满满的。
黄山区,坐拥黄山风景区、太平湖,生态资源十分优质,生态环境完好,森林覆盖率高达80%,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2万个/cm3。近年来,当地强化生态环境治理责任,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守护蓝天碧水净土,绘就民生幸福底色。黄山区深入开展农村净水攻坚行动,持续推进扬尘、餐饮油烟、加油站油气回收等专项整治,多措并举保障环境空气质量。2024年,全区空气质量在全省保持前列。通过实施村庄管网改造、控源截污,甘棠镇张家埂村赵庄组40余户村民摆脱污水困扰。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黄山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扎实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工作,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1种、安徽省新记录物种24个。九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创新保护管理模式,实现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双赢”,入选中国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并在全国复制推广。汤家庄村入选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汇编。
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黄山区聚焦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园无农残城市、长三角绿色食品供应基地,组建太平猴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合会,全面禁止化学农药进入茶园,积极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打造了一批智慧茶园、数字茶叶加工厂,推动实现茶产业全产业链品牌化、优质化、数字化、可追溯化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点“绿”成“金”最重要的本底。黄山脚下,位于黄山区耿城镇沟村的黄山互助公社,以绝佳的生态环境成为康养度假的首选地之一。山好、水好、空气好、食材好成了黄山互助公社最硬的招牌,吸引了来自北京、浙江、安徽、新疆等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600户外地人相聚于此互助养老。
厚植生态“家底”,在青山绿水间书写“绿色答卷”。黄山区将继续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担好责,重点抓好太平湖等重点区域生态环保工作,持续开展太平湖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推动太平湖“多规合一”、环太平湖区域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高起点规划太平湖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不断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实现太平湖和整个黄山区的高质量发展。
产业发展:
向新逐绿,推动转型升级
黄山华绿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黄山太平经开区,专业从事茶、咖啡和草本植物深加工生产。公司产品展示区,袋泡茶、咖啡、饮品等上百个产品琳琅满目。其中,一款瓶盖茶引人注目:轻轻一拧瓶盖,茶粉就滑入瓶中,成为一瓶可随身携带的绿茶。喝一口,茉莉花香与茶香相互交融,香醇甘爽,回味无穷。这是华绿园公司与伊利集团联合开发的一款瓶盖现泡茶,一经上市就受到市场青睐。
目前,华绿园公司拥有专利9个,植物萃取技术居全国前列,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绿色工厂、首批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博士后工作站,现为雀巢、联合利华、中粮、百事可乐、伊利、蒙牛、元气森林、碧生源等100多家企业的深加工原料和成品代工合作供应商。该公司计划投资2亿元,按照智能化标准扩建植物提取和罐装一体化生产线,助推黄山区传统茶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作为国内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代表性公司,黄山同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落户于黄山区,2023年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集国家卫健委批件、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工业化产能于一体的人乳寡糖生产企业。该公司致力于布局生物合成未来产业新赛道,在产品研发中取得关键技术突破,打破该技术的“卡脖子”问题。
黄山区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目前,黄山太平经开区已初步形成以绿色食品、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为代表的“3+X”发展格局。全区50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1亿元,同比增长6%。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2024年完成制造业投资12.5亿元,同比增长116.5%,完成技改投资8.5亿元,同比增长170%,增幅均位居全市前列。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研发关键技术,实现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3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
向新逐绿,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黄山区坚持全方位提升三大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招引质效,加快建成与黄山生态环境相适应、与徽州文化底蕴相融合、与黄山城市特质相一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域旅游:
优势优质,打造文旅新篇
2024年,黄山区文旅焕新再出发,持续迸发新活力、涌现新气象。
自古以来,轩辕黄帝文化就在有“黄帝之山”之称的黄山脚下扎根生长、代代相传。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明皇李隆基下旨敕改黟山为黄山。在黄山区,流传1200余年的轩辕车会民俗表演成了黄帝文化的闪亮符号,“黄山747”也成了黄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山区通过举办轩辕黄帝祀典、黄山西站开通百车汇、黄马开幕式表演等活动,设计推出“滚车童子”钥匙扣等轩辕主题文创产品,促进轩辕车会这一省级非遗活态传承,走进百姓和游客的视野之中;精心策划“黄山747国风游园会”,通过NPC等方式沉浸式展示黄帝文化、李白文化,打响“黄山747”品牌。
轩辕车会非遗项目已走进安徽建筑大学的体育课,00后大学生们用新的方式传承这一传统文化,从操场走位训练到电脑设计展示、短视频拍摄,为轩辕车会赋予更多时代气息。展示轩辕黄帝文化的中华仙源城文旅康养项目正加快推进,后期将建设轩辕黄帝宫等旅游设施,吸引游客前来黄帝得道之处感受养生游的魅力。
体育赛事和音乐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力量。
以赛事之名,带“火”一座城。2024年11月,黄山马拉松在黄山区激情开跑,1万余名跑者在最美赛道上跃山向湖,以奔跑之名领略名山秀水交融的独特魅力、感受这座城市的炽热与激情。
以音乐之名,奔赴一座城。2025年4月,将在东黄山举办的斑马音乐节,必将再次引爆热点,届时将有近7万观众来到现场,在浪漫的音乐节奏中共同见证音乐和城市的互动交融。
黄山区全力培育低山旅游新业态、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与黄山风景区协同联动推进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山上山下携手共进低山游低空游新赛道。
黄山东大门徐徐打开,黄山东门、北门推出低空直升机游览,黄山西门举办“徽黄之路”徒步活动,黄山南门九龙瀑漫瀑咖啡嗨爆盛夏。黄山南大门商文旅融合发展集聚区入选省级商文旅融合发展聚集区行列,黄山北门的互助公社、黄山西门的途居露营地和汤家庄成为皖美消费新场景的典型代表。
新的一年,东黄山国际休闲度假区的黄山国际会展中心将投入运营,黄山建国饭店、黄山建国熹上酒店也将精彩亮相。地处大黄山地理位置中心的黄山区,将继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体促旅,把黄山脚下的地理优势变成文旅产业的优质资源,以文旅体融合发展谱写全域旅游新华章、绘就“诗和远方”新图景。
优化环境:
近悦远来,助力企业发展
不久前,黄山区采取集体建设用地出让的方式,为黄山浦溪精酿啤酒项目选址到甘棠镇张家埂村范围,快速高效解决项目建设用地问题。该项目计划投资2.07亿元,将建设茶饮料灌装、精酿啤酒、黄山米酒灌装生产线,达产后预计年产2万吨精酿啤酒、5000吨茶饮料、5000吨米酒,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约3.2亿元。
以精准的服务为企优环境、办实事、解难题,是黄山区以营商之优促发展之势的现实举措。
为持续创优一流营商环境,黄山区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完善“1+3+N”驻企服务机制,选派76名驻企服务专员联系包保109家重点企业、6个省市重点项目,常态化开展“优环境、促发展”区级领导现场集中办公,摸排企业诉求,建立问题清单台账,实行“清单+闭环”管理机制,强化跟踪督办。通过现场办公、驻企专员、营商环境“体验官”、企业诉求“挂号”窗口等多渠道助企纾困。聚焦企业补链强链,分类施策,跟踪服务好农夫山泉、金瑞泰、亿利工贸、晶特美、鼎瑞新、伊势崎等头部企业、成长型企业等各类主体。
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在于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想方设法解决困难。2024年11月,一商户急需转让汤口镇某四层商业楼,但因经营性贷款未还清,无法正常过户。该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会同税务、自然资源技术部门、银行机构等针对非住宅“带押过户”政策进行研究,并安排买卖双方商谈,细化服务各项操作流程,最终该区快速成功办理首例商业类不动产“带押过户”业务,获得商户点赞。
黄山区出台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融资额达1.585亿元,兑现各类涉企资金2071.7万元;强化土地要素支撑,有力保障了太平湖岸线贯通工程、东黄山国际休闲度假区等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强化用工服务保障,组织线上线下各类就业招聘服务活动,助力企业缓解“用工难”问题。
厘清政府与市场界限,提升政府服务效能。黄山区坚持市场主导、需求引领,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切实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和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服务,为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招商引资:
真抓实干,驱动发展加速
2024年,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日臻完善的营商环境,黄山区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斐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
黄山区紧紧围绕大黄山建设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聚焦“休闲度假、医疗康养、文化服务、创意经济、体育赛事、会展经济”六大高端服务业和“绿色食品、新材料、装备制造”三大工业主导产业,组建专业招商团队和体悟实训队“叩门招商”,足迹遍布长三角、珠三角等地。黄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驻外招商小分队外出招商拜访安徽建工集团、光明食品集团、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华润医药集团等企业及商会160余批510余人次,本地接洽280批次860余人次。
精准对接下,一批重大项目纷至沓来,成为稳定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展现出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2024年,该区新签约项目5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5个,同比增长66.7%;协议投资额82.08亿元,累计到位资金57.88亿元,同比增长12.8%。全区顶格推进重大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近380亿元。计划投资50亿元的黄山北门温泉康养文旅度假小镇项目、计划投资3.125亿元的黄山区香榧特色产业项目已签署框架协议。
招商引资正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全力以赴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总投资15.4亿元的农夫山泉黄山生产基地项目是省重点项目。该项目前期在市专班顶格推动、协调下,顺利完成水源地寻找及水质、水流监测等工作,并初步确定场区建设地块。2022年6月6日,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一行赴黄山区考察调研并确定合作意向。黄山区项目专班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作计划,职能部门倾力合作、全力推进,高质量完成洪评、环评等相关工作。2022年9月2日,双方在杭州农夫山泉总部签订投资协议。2024年7月,农夫山泉黄山生产基地正式上线生产。从正式签约到开工生产,前后不到2年时间,黄山区用心用情做好招商、真心实意服务企业,以一流营商环境促成该项目快速落地投产,赢得农夫山泉的认可和信任。
为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黄山区加强对文旅资源招商信息库、闲置景区资源招商信息库、制造业资源招商信息库等进行动态更新、充实完善,积极做好项目招商引资资源储备。2025年,全区第一批计划开工招商引资项目4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3个,入园工业项目7个,产业能级稳步跃升,发展动能强劲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