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山市歙县徽城镇坚持党建引领,锚定“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蓝图,持续发力打造坚强队伍、培育特色产业、优化服务效能,多向发力挖掘调动资源,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抓牢党建引领,擦亮和美乡村鲜明底色。加强培养教育、优化综合素质,整合“每月一课”“导师课堂”“党员冬训春训”等教育机制,组织党员参与集体学习研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历届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严格发展标准、优化队伍水平,摸排综合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农民工、返乡大学生等20余人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鼓励年轻群体在村级事务中积极献智出力,吸收现实表现优异、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同志入党,通过引入新鲜思路、新鲜力量为村级建设赋能,同步强化后备干部梯队建设。规范制度落实、优化基层服务,发挥联村镇干、党建指导员、科技特派员作用,督促基层党组织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时机,组织开展种植养殖培训班、专题讲座等活动20余场,为基层党员群众提供就业帮扶、产业指导等服务,拓宽致富带富思路、凝聚乡村建设共识。
抓紧夯基提效,夯实富民强村发展保障。抓牢时机积蓄项目动能。由基层党组织牵头,引入多方资源深化“村集体+强村公司+国企平台+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一体推进问政、南屏2个首批省级精品示范村建设运营,围绕产业增效、绿色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内容,全面落地20个一般债资金项目,深化乡村环境风貌、基础设施再提升。立足特色挖掘本地优势。镇党委通过畅通授信用信渠道,优化基层金融服务,扶持32家合作社、8户家庭农场,整合修复3200亩竹园、1200亩标准茶园,创办近100亩白花枇杷基地、50亩珠兰花茶基地等,放大“问政贡笋”“珠兰花茶”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效应,强化“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带动农民致富、产业兴盛。资源盘活赋能多元产业。鼓励村级经济组织参与市场经营,整合流转17栋闲置农房招引投资、鼓励产权交易落实项目92个收入1600余万元,强化集体经济收入“火车头”,拉动富民增收;加强整体规划,培育打造6处民宿集群,举办“鱼游新安 梅映南屏”沉浸式文旅体验、问政迎新登高健身徒步等文体活动10余场,发挥地区特长助力农文旅融合发展。
抓实民生善治,汇聚基层治理强大合力。聚焦体系健全、源头治理。建立“党建+基层微网格”管理机制,划分“镇-村-组”三级网格架构、选优配齐基层网格员,整合县级职能部门力量下沉基层网格,围绕各类民生问题持续推进“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深化“事在网中办、网格全覆盖”的乡村治理新常态。聚焦主动参与、解忧化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持续深化“驻村遍访”“户主会”等主动服务机制,联村镇干、村“两委”针对村级建设、医疗养老、矛盾纠纷等民生重点领域,联动上户开展“五必问”,确保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问题发现更及时、解决更高效。聚焦先锋示范、齐心共建。广泛吸纳党员干部、热心群众等组成13支乡村志愿服务队,在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活动中冲锋在前,常态化开展“最美家庭”“美丽庭院”评选,以榜样示范和奖项荣誉强化双向激励,鼓励村民自觉移风易俗、营造文明向善的和美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