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山市黄山区紧扣新时代农村发展需求,将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夯实基层基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工程,聚焦“选优、育强、用准”三个维度精准发力,着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领头雁”队伍,为奋力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提供坚实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严把“入口关”,在“选优”上拓源头、优结构。拓宽视野“引才”。突破地域、身份限制,深入实施“引凤回巢”工程。通过发布“招贤令”、乡情感召、政策吸引等方式,引导本乡本土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等优秀人才进入村干部队伍。近三年新进村干部中,此四类人员占比达65%以上。规范程序“选才”。全面推行“三荐两评一考一诺”(个人自荐、党员群众举荐、组织推荐,党员评议、群众评议,乡镇党委考察,候选人公开承诺)选拔机制,组织15家执法单位对人选开展资格联审,严把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优化梯队“储才”。实施“村级后备力量三年行动计划”,按照每村不少于2-3名后备力量的标准,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台账。推行“见习村干部”制度,安排后备干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提前压担锻炼。全区共储备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村书记后备力量119名,为队伍持续注入“源头活水”。
聚焦“能力关”,在“育强”上搭平台、提素能。精准培训“强内功”。实施“区级示范培训、乡镇兜底轮训、村级实践锻炼”三级培训体系,紧扣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法律法规等重点内容,依托区委党校主阵地,每年举办村党组织书记、新进村“两委”干部、农村党支部书记等培训班。创新“点单式”教学,邀请农技专家、优秀村书记、“土专家”授课,提升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年均培训村干部超800人次。实战历练“长才干”。大力推行“导师帮带制”,安排经验丰富的乡镇领导干部与新任村干部、年轻村干部“一对一”结对,传授经验方法。近三年共组织优秀村干部到江浙沪等先进地区开展体悟实训50余人。擂台比武“激活力”。创新开展“匠心村官”培育行动,选树14名优秀村书记开展“擂台比武”活动,围绕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主题,组织村党组织书记登台晒成绩、亮思路、比干劲。通过现场观摩、互学互评等方式,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倒逼能力提升。
做实“保障关”,在“用准”上下功夫、添动能。政治激励“有奔头”。加大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事业编制人员力度。三年来,通过“五类人员推荐”“乡编村用”“面向村干部考录”等形式共有6人进入体制编制。减负赋能“增效能”。大力清理规范“滥挂牌”、重复报表、多头考核等问题,推行“村级事务准入制”,切实为村干部松绑减负,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群众、谋划发展。科学考评“树导向”。完善村干部“双述双评”考核机制,实行村书记实绩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报酬、评优评先、进退留转直接挂钩。对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村干部,加大表彰宣传力度;对不胜任、不尽职的,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