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山市歙县璜田乡坚持精准选育与实战锤炼相结合、严管与厚爱并重,从拓宽来源、创新培育、制度管理等关键环节发力,系统破解乡村人才短缺、能力不足、岗位不适等问题,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扎实的乡村振兴生力军,为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拓宽渠道选优才,蓄足源头活水。开展全面摸排。将“政治素质过硬、群众基础扎实、发展潜力突出”作为核心选拔标尺,由乡领导班子带队深入7个村进行拉网式排查,重点从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农村致富能手、外出经商人才、非遗传承人等五类群体中甄选优秀人才,动态建立26名村级后备人才信息库,实现底数清、情况明、分类准。严把准入关口。制定10大项28小项资格清单,重点审查候选人员政治背景、年龄学历、守法情况等内容,采取“三必谈四必看”考察方式,实地考察在乡村振兴、防汛抗旱、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中的实际表现,坚决将不符合条件的人选挡在门外。目前已从库中择优确定9名作为村干部后备力量重点培养对象。动态优化调整。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要,完善考核评价和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后备人才实绩档案,对表现优秀、群众认可的及时任用,对不胜任、不适应的果断调整,2025年以来新补充6人、调出2人,形成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充分激发队伍内生动力和干事热情。
创新模式育强才,淬炼过硬本领。深化结对帮带。创新实施“3+1”结对帮带机制,由1名联村领导、1名村党组织书记和1名乡业务骨干共同培养1名后备人才,帮助了解村情概况、历史渊源,在矛盾纠纷、征地拆迁、殡葬改革等棘手问题,全程指导参与村级规划、项目推进、矛盾调解等核心工作,全年累计开展帮带指导50余次。强化培训实效。线下开设“乡村振兴大讲堂”,邀请业务专家、优秀村书记、技术能手等授课,聚焦基层党建、乡村治理、特色产业、廉政建设等内容开展系统培训;线上依托“学习强国”“安徽先锋”等平台,搭建云端学习阵地,全年组织专题培训4期,培训后备人才46人,人均学时超32小时。提升实践能力。将后备人才全部纳入乡村治理网格担任助理员,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民情走访、矛盾排查等工作,茶季协助交通疏导、鲜叶收购协调,汛期参与防汛巡查、应急抢险,日常深入农户了解诉求、解决问题,累计走访群众360余户,协助办理实事100余件。
制度严明管人才,锤炼过硬作风。严格制度规矩。由乡镇党委制定出台《后备人才日常行为规范》,明确考勤签到、请销假程序、会议纪律等12项具体管理制度,同时将监督延伸至"八小时外",在春节、中秋等重要节假日前开展廉政提醒,组织家访活动掌握生活情况,实现对46名后备人才监督全覆盖。强化监督作为。 建立"季度抽查+年度考评"机制,由乡镇纪委牵头,联合党政办、党建办成立督查组,每季度对后备人才在岗状态、工作实绩等进行专项检查,重点督查乡村振兴、防汛抗旱等一线表现,将督查结果与评优评先、职级晋升直接挂钩,对2名工作不力的后备人才予以通报批评,倒逼人才担当作为。增强关怀激励。 落实"三级谈心"制度,要求乡镇党委书记每季度、联村领导每月、村党组织书记每周与后备人才开展谈心谈话,既帮助解决食宿、通勤等实际困难,又鼓励大胆创新、宽容工作失误。2025年以来累计谈心谈话280余人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87个,有效激发干事创业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