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山市黟县洪星乡紧扣乡村振兴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以党建引领破解发展难题,着力打造“党建强、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头雁领航破梗阻。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群众点单+书记接单”闭环模式破题,精准攻克长春村马坦香榧基地“旱季引水难、采收运输难、野猪破坏频”三大堵点。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书记“头雁效应”,通过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主动对接上级部门成功落实1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全面推进基地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攻坚“用水痛点”,建成集灌溉、防火、防汛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山塘,旱季灌溉保障率从不足60%跃升至90%以上,彻底扭转“靠天吃饭”局面。打通“运输堵点”,配套建设16条总长2500米单轨运输系统,实现运输效率提升3倍、人力成本降低80%、采收周期压缩50%。织密“防护网点”,搭建瞭望平台,选派2-3名党员技术骨干担任专职管护员,24小时监测预警,有效防御野生动物破坏,为香榧稳产丰收筑牢安全屏障。
积分联动激活力。围绕“共富”目标,深入实施积分制管理模式,将村民参与村级事务、志愿服务、产业发展的表现量化为积分,与基地用工、福利待遇直接挂钩。搭建“用工桥梁”,创新推行分类用工模式,全年累计开发岗位50余个,带动村民人均增收超1万元。实行岗位“精准匹配”,针对积分靠前的壮劳力,优先推送项目建设、香榧采摘运输等岗位,让实干者得实惠;为积分靠前的弱劳力量身打造手工剥香榧、香菇木耳管护等专项加工岗,让每个劳动力都能 “各尽其能”。以香榧剥制岗位为例,按1元每斤计发报酬,每日可吸纳20-30名村民灵活就业,人均日增收50-100元,切实盘活乡村劳动力资源,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稳定增收。
全链提质增效益。立足“从有到优、从富农到强乡”的发展目标,以党建为纽带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效益实现强劲增长。做优“生产端”,大力推广生态种植、科学管护模式,由村党组织牵头成立农技专员小分队,一对一指导农户有机肥施用、物理防虫等关键技术,落地安徽首单商业性香榧种植保险。做强“营销端”,以“洪星闪闪”新媒体账号为核心阵地,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内容策划,通过拍摄香榧采收、手工剥皮等全产业链短视频,打造绿色健康品牌形象。洪星乡马坦香榧基地喜迎丰收,预计丰果期可采收青果20余万斤,销售额突破300万元,马坦香榧基地(黟县龙潭生态果业有限公司)入选市级“万企兴万村”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