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祁门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在人才“引、育、留”上持续发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夯实“引才洼地”,建好人才集聚“强磁场”。精准把脉需求。组建专项调研组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行动,累计完成调研20次,精准摸排200余家重点企事业单位技术缺口,建立茶叶精深加工、中药材种植、文旅融合运营等4大类42项紧缺人才目录,绘制县域产业人才需求热力图。完善政策体系。实施“人才蓄水池”计划,以“编制引才”为抓手,修订出台《祁门县人才引进事业编制专户编制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对重点亟缺人才建立“一人一策”招引机制,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强化政策激励等措施,累计引进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专业人才30名。创新机制聚才。建立“金银铜”三级乡土人才库,开展“返乡学子看发展”“乡贤座谈会”等活动23场次,通过实地观摩、政策宣讲、项目推介等形式,全方位展现县域发展新貌、产业特色和投资机遇,通过“柔性”“全职”等方式引进各类乡村振兴专业人才136名,其中高层次人才20名,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智力支撑。
营造“育才春风”,搭好人才成长“大舞台”。强化专业指导。精心遴选农业技术专家、旅游规划师、电商运营能手等组建“专家服务团”,深入田间地头、产业一线,采取点单式服务,为“土专家”“田秀才”提供帮扶指导,累计帮助乡村人才解决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种植养殖技术难题、旅游项目开发等关键技术问题22个。精准定制课程。以“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开发“祁红制作大师课”“中药材GAP质量管理培训”“民宿管家职业技能培训”等特色课程包,累计举办各类乡村人才培训12期,覆盖2000余人次。创新培育模式。建立“师徒结对”传承机制,遴选15名省级非遗传承人带徒授艺,培育新生代技艺能手63名,同时组织产业带头人、技术骨干赴浙江、江苏等先发地区考察调研3次,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提升乡村人才的创新发展能力。
厚植“留才森林”,栽好人才栖息“梧桐树”。强化政治吸纳。把年纪轻、素质好、懂经济的党员乡土人才,纳入农村后备干部人选,进一步激发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热情。通过“一村一大”等方式,招录67名大学毕业生纳入后备干部队伍,累计选拔100余名乡土人才进入村“两委”,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和创新思维。优化服务保障。设立人才服务专员,选派15名业务骨干担任专员,为乡村人才提供全周期、精细化服务,通过走访慰问、座谈交流等形式,掌握乡村人才工作生活情况,协调解决实际困难,解决住房、子女教育、医疗健康服务等“关键小事”9件。完善激励机制。鼓励人才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规划和决策,对在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要招商、重大改革等领域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先推荐提拔使用,形成“以贡献论英雄”的良好导向。(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