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休宁县坚持以“党建引领、减负增效、服务为民”为主线,通过推进基层减负、强化组织保障、优化治理载体,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向纵深发展。
聚焦“减负松绑”,让治理回归服务本质。以基层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优化制度、整合流程、数字赋能,系统性推进基层减负工作,实现干部轻装上阵、群众办事便捷。建立“准入清单+负面清单”双向管控机制,制定《基层群众性组织权责事项“五个清单”》以及办事指南,明确乡镇、社区职责事项范围,严禁职能部门随意转嫁任务。同步出台《清单之外事项准入制度》等文件,确保严格管控会议发文、督查考核、创建评比等事项审批。通过清单化管理,化解社区工作者“机关化”难题,推行“数字跑腿+一网通办”智慧治理模式,依托“e治理+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实现多部门数据共享。创新“AI+网格员”服务模式,通过智能语音助手协助完成信息采集、政策宣传等重复性工作,建立“群众点单—平台派单—社区接单”闭环机制,全周期缩短各类事项办结期限。实施“反向考核+双向评议”效能改革,将基层减负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建立一线反向评价机制,全面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实现考核双向互评,提高群众知晓度、群众满意度考核占比,形成“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劲”的良性循环。
强化组织保障,筑牢治理硬核支撑。通过优化组织架构、配强骨干力量、完善激励机制,推动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构建“红色网格+党群阵地”双覆盖,按照“一网格一支部”原则,开展“红网联心”网格建设。构建“社区党组织、县直包保单位功能型党组织、小区网格党组织、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建成小区(网格)党组织128个,配齐配优楼栋长、党员中心户队伍1200余人。整合小区物业用房、居民睦邻点、户外劳动者之家等场所,构建城区三级党群阵地服务矩阵,打造县域“15分钟党群服务圈”,建设网格党群服务驿站79个、暖“新”场景18处。实施“头雁领航+青苗培育”强基工程,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头雁计划”,选拔赴杭州等地开展体悟实训,全面落实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资体系,实施社区大讲堂培育计划,常态化开展经验分享、主题沙龙等活动,打造全科社工人才“周转池”。建立“导师帮带+下沉服务”培养机制,从机关单位选派11名经验骨干到社区挂职担任党组织副书记,与年轻社区干部结对,提升履职能力,建立储备后备干部库33名。明确社区党组织的党建工作经费,网格党组织的年度活动经费支出,以网格为基础单元,组建城管、公安、住建、市场监管、网格员、网格长、网格党组织书记的小区联合工作小组,公示所有人员信息和联系方式,畅通居民信息渠道。
优化治理生态,提升共建共治共享质效。紧扣群众需求,创新活动载体,推动治理模式从“单向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开展“党建联建+民生实事”攻坚行动,举办“红领四季”城市党建日活动,落实党群带群建主旨,突出“春芽、夏凉、秋实、暖冬”四季主题,举办社区春晚、党群联谊会等活动21次,开展健康义诊、心理咨询、寒暑假亲子课堂、子女托管班等220场,评选表彰网格支部书记81人、在职党员17人、党员中心户46人。实施“积分制管理+红色基金”激励保障机制,出台《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办法及兑换细则》,组建“点点星光”“银龄园丁”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伍33支,将矛盾调解、志愿服务等纳入积分体系,每年年底集中开展“积分兑福利?治理双11”等礼遇活动,引导群众自主参与志愿服务、民主协商等,进一步激发基层创新活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搭建“数字协商+居民议事”民主平台,开发“智慧社区”小程序,搭建“云议事”平台,设置“我要提议”“在线投票”等功能模块,线上征集意见建议100余条,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停车位规划等事项“指尖协商”。线下打造“巷里人家”“墙角板凳会”等议事场景64处,培育社区协商能手254名,引导150名外卖小哥担任兼职“观察员”,累计解决群众诉求400余起,处理矛盾纠纷35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