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中央党员教育系列平台>>
当前位置: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徽州区西溪南镇: 发挥工作队“纽带”作用 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

发布日期:2024-04-18 09:30信息来源:市委组织部 作者:市委组织部 【字体:   收藏

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党委充分激发选派干部帮扶作用,着力推动驻村工作队当好农村党建“指导员”、强村富民“工匠人”、为民办事“店小二”,通过强队伍、壮产业、解民忧切实发挥驻村工作队“纽带”作用,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

抓党建强组织,做农村党建“指导员”。坚持党建引领帮扶工作高质量发展,把党建工作作为“必答题”。强化党建职责。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实施党建促乡村振兴满天星工程和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落实每周村“两委”会议、每月主题党日、每季“党课”、年度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全面提升规范组织生活,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队伍建设。配合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高质量实现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协助村党组织严把党员入口关,规范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200余次,创新“理论学习+现场教学+研讨交流”学习模式,累计开展现场教学10余次,集中学习研讨70余次。强化阵地建设。整合资金,扩建党群服务中心、为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等设施,持续改善村级卫生室、农家书屋、道德讲堂、主题广场等场所,深入推进村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截至2024年3月,驻村工作队3年累计对上争取资金十余万元,用于改建、翻新党建活动室、会议室和阅览室,实现党建阵地建设水平高质量提升。

抓增收谋长远,做强村富民“工匠人”。产业兴则乡村兴,坚持以产业联动促进村级发展,带领帮扶村走出一条致富增收的“长远路”。谋深谋细“一村一品”。坑上村创建智慧生态茶园,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注册“坑上栖茶”品牌,发挥茶园物联网系统功能,打造高品优质放心茶;竦塘村在小黄牛基地基础上实施水产养殖、粮油生产基地等项目,拓展电商直播、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石桥村积极承接旅游辐射,深入挖掘枫杨林湿地、水毛桶河滩、观音桥等村内旅游资源。盘活闲置集体资产。全面梳理村集体资产,对闲置的办公场所、低效使用的大棚、农田等,进行统一包装、改造,通过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方式盘活,同时积极承担村级涉农项目建设,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实体化运营。石桥村出租拱形温室大棚、蔬菜烘干车间每年为村集体增收8万元,坑上村发挥湖畔艺术馆、村史馆效用,举办各类展览、研讨、讲座20余场次,接待公务、商务、旅游参观人员近2万人次,直接收益近万元。聚焦聚力模式创新。通过实行“村村协作”、“村企合作”、“国企运营村庄”等模式探索“抱团发展”模式,坚持“镇级牵头、村级参与”,引导村级跳出各自为战、分散发展的传统思维,通过抱团发展新模式达成共同合作发展。2023年石桥村与西溪南村合作,参与西溪南干部实训基地日常运营及食宿经营,获得文化服务费用4.53万元,实现大了村带动小村,较强村辐射薄弱村共同发展。

抓基础惠民生,做为民办事“店小二”。工作队始终把民生工作放在第一位,持续强设施、优治理、惠民生。落实保障措施。紧扣“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核心指标,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每月组织帮扶干部开展集中帮扶活动,宣传健康帮扶政策,加强对重病、大病及长期慢性病户加强监测和关注,任期以来,累计组织帮扶单位帮扶、村组干部500余人次,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核查160余户。完善基础设施。整合乡村振兴项目、人居环境整治等多方资金,统筹全面推进,农村改厕“三大革命”,进行“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实施“微改造、精提升”打造“生态坑上”“水韵石桥”微景区,形成“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发展模式。做优基层治理。加强与群众沟通交流,听真话、摸实情、问民需、解民忧,共走访慰问党员群众1800余户,开展“送戏下乡”、“村晚”等文艺活动21次,开展“义诊”“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惠民活动30余次,以信用村建设我契机,发挥信用评价功效,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当中,形成共享、共治的基层治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