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山市歙县桂林镇锚定“做出特色、走在前列、形成品牌”的党建工作总目标,以“抓队伍、抓产业、抓服务”为着力点,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抓党建、强队伍,提升乡村振兴“战斗力”。培强“头雁”队伍,综合考虑各村发展目标、产业定位、优势特色等因素,采取“靶向式”实训,选派全镇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赴长三角地区学习实践,通过实地参观、沉浸研讨、体悟实训等形式,学习先进经验和特色做法,拓宽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思路和能力。常态化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头雁竞飞”擂台比武活动,组织村党组织书记晒成绩、谈经验、谋发展,在比学赶超氛围中实现“头雁领航”。育强“雏雁”,着重从致富能人、返乡能人、退役军人等群体中选优配强22个村“两委”后备干部,从源头上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能力。实行“老带新、熟带生、强带弱”帮带模式,安排能力强、业务精的领导干部、业务骨干担任导师,对年轻干部、后备干部进行实战指导。搭建“薪火课堂”平台,开设党的理论、业务精讲、新媒体技能等多元课程10期,为年轻干部开“小灶”、备“精粮”。带强“群雁”,全力打造“丹·桂”党建品牌,结合主题党日组织开展青年行、巾帼行、红色行等各类志愿活动100余次,挖掘宣传“先锋党员”典型20余人,激发党员干部向身边榜样学习,凝聚奋进力量。
抓产业、促融合,铸造乡村振兴“驱动力”。坚持产业带动,通过引才到村、引技到村、引链到村、引流到村的“四引”模式,促进党建链、产业链、共富链的相互融合。全面调查摸底,建立旅外人才信息库,利用春节、中秋等返乡契机组织召开座谈会,动员5名旅外人才返乡创业。按照“一村一技”配备科技特派员9人,科技特派员每年到村指导100余次,同时邀请省农科院专家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为经营主体、种养大户进行服务指导,推动“一村一品”产业提质、品牌提级、品质提档。依托全产业链建设,重点打造布射河特色农业产业带、扬之河特色文旅产业带,实施茶菊加工、仓储物流、葡萄示范基地等多个村集体经济联建延链项目,2023年全镇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达843万元,村均收入93.66万元。探索“采摘+乡村旅游”“运动+乡村旅游”“研学+乡村旅游”模式,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山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竦口窑研学基地等项目,办好“寻蜜之旅”文化旅游节,形成特色民宿市场、生态旅游、乡村康养、休闲运动等多元业态。
抓服务、建机制,增强乡村振兴的“凝聚力”。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建立健全“345”基层治理机制,切实提升为民服务的质效。定期组织联村干部、村干部、乡贤、村民代表、村民召开“户主会”“板凳会”“水口议事会”,广泛收集人民群众意见建议,了解群众的诉求,让党员干部融入基层、化解矛盾、助推发展。聚焦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急难事、期盼事”,建立“四事同治”机制,成立暖心服务小分队,开展走访慰问、代购代办、送医送药等服务50余次,让服务直通民心。做深做细网格化管理,升级打造“幸福桂林”数字治理微平台,健全“上传-流转-下派-处置-反馈”五步全程闭环的处置机制,通过全员在线、全域覆盖、全程闭环解决矛盾苗头性隐患50余起,推动基层治理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