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中央党员教育系列平台>>
当前位置: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 安徽省 > 黄山市 >

歙县石门乡: 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布日期:2024-04-29 08:25信息来源:市委组织部 作者:市委组织部 【字体:   收藏

近年来,黄山市歙县石门乡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任务,统筹做好作风建设、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重点任务,深化党建赋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力量,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绘就作风建设“成效卷”,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一是强化学习教育促提升。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自主学习+集体学习+主题党日+外出观摩”等形式,先后举办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2次,分批次组织乡村党员干部外出观摩学习50余人次,通过实践“消化”知识,在对比中看差距、在交流中学经验,不断提升基层乡村振兴整体素质。二是强化检视整改补短板。持续深化主题教育理论学习成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紧紧围绕服务群众、推动发展这个核心,利用“补、提、进”工作法,奋力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今年以来,解决群众反映问题20余个,公开公示征求意见10余条。三是强化监督管理树清风。坚持以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党员干部“成色”,聚焦“四风”突出问题强化干部日常监督管理,深化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制约,强化乡党委政府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三公”经费公开监督工作,今年来共开展民生保障、“三资”管理等领域的违规违纪行为专项监督检查5次,节假日作风监督检查3次,持续推动正风肃纪常态化。

绘就乡村治理“满意卷”,夯实乡村振兴“基本功”。一是网格治理精细化。不断调整充实21个微网格,采取“网格化+微信群”方式,将微信群延伸到每一个农户家庭,落实乡村党员干部联村包组、坐班接访、结对帮扶责任制,全面推行民政、社保、医保等民生事项网格代办制,确保服务沉到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实现基层管理全领域覆盖。二是纠纷调解高效化。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创新推行“1234”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一张网格”、“二员包保”、“三种宣传”、“四步调解”,以家庭情感、赡养抚养、山林土地、债权债务等为重点,切实抓好利益协调、帮扶解困和权益保障工作,先后化解群众各类矛盾纠纷10余起。三是办事服务规范化。秉承“一窗办理、一次办好”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开放式办公、一站式办结”的管理体制,打造 “7×24小时”自助服务专区,实现24小时不打烊。今年以来我乡网办件数130余件,群众满意率100%。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由村党组织牵头,细化完善村级重大事项清单,抓实抓细资金、资产及项目的公示公开,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集体决策意识和规矩意识。

绘就产业发展“增收卷”,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一是联村共建聚合力。持续做强乡村“土特产”文章,以强村公司为平台,加大主导产业培育,整合石门茶、石门竹等乡村特产,打响“一叶青”“笋姐”品牌;创新发展石门鱼、石门果、石门酒等新型农业,多渠道拓展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带动全乡群众增收致富。二是生态赋能显特色。做优做强石门绿色生态产业,依托万亩竹海优势,打造优质高产示范竹园720亩;开发CCER林业碳汇,测算1万亩竹林固碳量价值300万元,每年能为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3.6万元;对全乡3800亩茶园全覆盖实施绿色防控,对竹岭村750亩茶园实施“六统一”管理,户均增收2000余元。三是文旅融合促发展。深入挖掘石门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传统村落保护和红色文化为底色,积极开办乡村民宿、农家乐、林间咖啡屋,开设挖笋、水果采摘等乡村特色农事体验,实现了石门乡村“一日游”向“过夜游”的转变,成功打造青峰古村落—红军墓—威风岭“红色”旅游路线和岭后竹海—大连岭古道—徽州天路—狮石生态徒步“绿色”旅游路线,吸引各地游客近万人,实现集体经济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